化學除磷劑的效果與實驗方法
混凝除磷的原理與效果
從化學除磷劑的角度來看,混凝除磷主要針對的是懸浮態(tài)總磷和可溶態(tài)正磷酸鹽,這兩種物質的去除率非常高。在合適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,可溶性正磷酸鹽可以達到100%的去除率,懸浮態(tài)總磷的去除率也能達到約80%。然而,混凝法對有機磷的去除率較低,僅為4%至20%,對焦磷酸鹽、偏磷酸鹽、多磷酸鹽等的去除效果也不理想。有研究表明,這種去除效果差可能與污水中的鈣鎂離子有關。鈣離子對這些磷的絡合能力是金屬離子的70倍,因此去除效果會更好。不過,此處暫不討論鈣離子的去除效果。
混凝除磷實驗步驟與方法
在混凝實驗中,常被忽略的一步是檢測原水中的正磷酸鹽含量。由于混凝去除的主要對象是正磷酸鹽,因此在小試實驗前檢查水體的正磷酸鹽含量非常重要。例如,如果水體的正磷酸鹽含量約為70%,那么最大去除率也大致在70%左右,這可以作為后續(xù)實驗的基礎。
計算示例
在進行小試前,需要進行計算。以下以鋁鹽除磷劑為例:
已知某廠日處理污水量為60,000噸,二沉池出水總磷為3mg/L,出廠水總磷要求在0.3mg/L,采用后置投加10%含量的液體聚合氯化鋁進行除磷。求所需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。
解:1克總磷需消耗0.9克聚氯(可參考相關文獻),要求出廠水總磷為0.3mg/L,則需去除的總磷量為:3 - 0.3 = 2.7mg/L,相當于2.7g/噸。采用后置投加,投加系數(shù)為1.5,則日消耗聚氯量為:
1.5 ×60,000× 2.7 ×0.9 = 220kg
液體聚氯有效含量為10%,則每天消耗量為:
220/0.1= 2200kg
若采用固體聚鋁(Al?O?含量30%),計算如下:
220 ×102/54 = 415kg
固體的含量為30%,則每天需消耗的固體聚鋁量為:
415/0.3 = 1382 kg
乍看之下,固體用量是液體的3倍,但這并不意味著液體投加量是固體的3倍,這樣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。
實驗步驟
小試實驗包括藥劑對比實驗和投加量檢測實驗。嚴格來說,小試實驗只適用于后置除磷的計算。中置除磷需要考慮污泥回流量等因素。在中置除磷的小試實驗中,需注意控制MLSS不能過高,建議在3000mg/L左右,并從2而不是1.5開始取投加系數(shù)。實驗過程中,需參考相關文獻進行泥量計算。
化學除磷實驗設計
化學除磷實驗設計包括除磷劑比較實驗和加藥量實驗。例如:
1. 藥劑比較實驗:選用PAC、PFS、聚合AL?(SO?)?進行比較。實驗室采用正磷酸鹽配比出具有相同總磷含量的溶液,或選取污水廠出水進行實驗。通過快速攪拌30秒,慢速攪拌15分鐘后沉淀,測定上清液TP并記錄。
2. 加藥量實驗:假設PAC為最佳絮凝劑,取5罐1L曝氣池混合液,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PAC,快速攪拌30秒,慢速攪拌15分鐘后沉淀,測定上清液TP并記錄。
實驗后,根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調整投加量。在實際生產中,小試結果只能作為參考,實際水力情況無法完全模擬,因此需根據(jù)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如何監(jiān)控和優(yōu)化除磷過程
- 污水中磷超標時,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處理
- 除磷劑投加方法及投加位置
- 生活污水總磷不穩(wěn)定,經常超標怎么辦
- 污水中的磷有哪些磷,總磷包括哪些
- 化學除磷劑的效果與實驗方法
- 掌握三個方法,輕松去除污水中的磷
- 鐵系混凝劑可以用于污水除磷嗎?需要注意些什么
- 除磷效果不佳可能是曝氣問題
- 復合除磷劑的技術創(chuàng)新:化學沉淀與吸附協(xié)同作用的研究進展
最新資訊文章
- 除磷劑對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效果研究:從分子機制到工程優(yōu)化
- 除磷劑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創(chuàng)新應用與實踐案例研究
- 除磷劑在湖泊富營養(yǎng)化治理中的應用研究:從作用機理到工程實踐
- 高效除磷劑的環(huán)保優(yōu)勢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前景分析
- 高效除磷劑在工業(yè)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案例與效果分析
- 高效除磷劑的性能評估與優(yōu)化: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的全面解析
- 除磷劑對水體中磷的化學吸附氧化效果研究
- 除磷劑對磷超標的解決方案研究
- 除磷劑在汽車工業(yè)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
- 復合除磷劑的技術創(chuàng)新:化學沉淀與吸附協(xié)同作用的研究進展